省级

辐射物理与技术学科创新团队

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辐射物理与技术学科团队2002年经省人事厅批准成立,是省内唯一专业从事核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高能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机理解析与工艺优化及反应过程设计,并指导其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该梯队已为省(市)政府核应急与安全措施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也为省内外涉核企(事)业单位安保(定标、排障及退役)提供技术指导,还为省内高校(哈工大、哈工程、黑大、东北林大和黑科技大学等)涉核相关专业提供师资和专业实习指导。

团队现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材料合成与改性、辐射损伤与评价、辐射生物效应、能源催化、痕量检测。在辐射制备亲水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合成橡胶的纳米粉末化与通用合成材料的高性能化技术;材料极端条件下的辐射损伤与修复;生物的辐射刺激作用、育种及品质改良;石墨烯-贵(重)金属燃料电池催化技术;拉曼增强技术等方面发表论文(SCI收录)十多篇,单引频次较高,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校所、院地合作),强化科技成果的转移和技术转化,为我省优势资源、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新能源和新材料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梯队学科优势和技术特色,在能源环境、通用材料改性、高性能材料研发、空间材料评价、寒地育种和北药开发等方面提供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方法,已累计创产值三千多万元,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推动核技术产业从技术驱动型向市场牵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

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攻关4项,中科院地合作项目1项,省级学科后备带头人资助项目1项,哈尔滨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项目各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自然)奖3项,Emerald(爱默瑞德)优秀论文奖1项,地(市)奖励1项,授权专利发明专利14项,发表论文66篇,其中SCI收录10篇(IF大于3,2篇)。

学科带头人:刘宇光,男,53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博士,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省科学院学部委员会委员,省核学会、省塑料工业学会理事,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兼)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篇,EI检索论文1篇;获发明专利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Emerald(爱墨瑞德 英国)优秀论文奖1项;获地厅级奖项及成果4项;主持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2项。

后备带头人:赵弘韬,男,40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技术物理研究所高能化学及交叉科学联合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核学会辐射研究与应用分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核学会理事/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化学会/理事,哈尔滨市辐射技术应用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核事故应急专家组专家,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科技厅和哈尔滨市科技局项目评审专家,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科学院高能化学学科带头人。近5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高校科学技术奖1项;哈尔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8篇。

后备带头人:斯琴图雅,女,36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副研究员。从事核技术在生物科学及农业中的应用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并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35篇。

IMG_716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