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INDUSTRY SERVICE
产业服务
推动产业发展 助力科研孵化
了解更多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献身科学笔耕不辍 --马逸清研究员耄耋之年专著出版 2021-01-07 16:24      供稿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阅读:7392


马逸清,1931年生人,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全国知名动物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一生致力于动物学科研工作。主持的“三江平原野生动物及繁育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曾任黑龙江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黑龙江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鸟类学会鹤类级水鸟专家组副组长,中国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科学顾问副组长,中国鹤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鹤类通讯》副主编,IUCN/SSC鹤类专家组成员。中华大典动物分典编委、“兽类学报”编委。是我省野生动物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马逸清先生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始终保持科研初心,耄耋之年,笔耕不辍,90岁高龄每天仍然坚持浏览科技动态,紧跟科学前沿,克服重重困难,在放大镜帮助下一字一字编著《中国的丹顶鹤》。此书在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的资助下,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先生在此书序中评价“此书总结四十多年的鹤类研究成果和资源保护基础上,进一步对鹤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历史记载进行了剖析,是一种新的探索,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对青少年开展科学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都有一定的意义。”。马逸清先生“活到老,学到老”,用一生诠释了他对科学的热爱、执着和奉献精神,为我们后辈科研人员作出了榜样。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向马先生学习,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为龙江生态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黑龙江省科学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附:马逸清老先生亲笔撰写的“出版消息”和“我国丹顶鹤研究和保护是怎样登上世界先进行列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  ----《中国的丹顶鹤》专著出版

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鹤类生态生物学研究”的成果——《中国的丹顶鹤》专著,由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资助,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丹顶鹤是大型涉禽,被誉为“湿地之神”,是湿地洁净安全的自然标志。书中揭示了丹顶鹤真善美素质在社会诸文化领域的出色表现,这反映了我国鸟类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其次,书中记载了三千年来古人对丹顶鹤形态、生态和地理分布的认知,反映了我国古代对自然科学知识以直接经验的方式世代传承的传统风格;再次,书中记录了丹顶鹤繁殖区、春秋迁徙停息地和越冬区自然保护区的地点和面积,大而广,全覆盖,显示了我国对丹顶鹤保护的气派。本书的出版,表明我国丹顶鹤研究和保护已登上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丹顶鹤研究和保护是怎样登上世界先进行列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际上先觉之士提出《寂静的春天》,指出地球上很多珍贵动物已经濒危或灭绝,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国际上,缔结了《濒危动植物贸易公约》和《湿地公约》。1973年10月,我国在国家农林部统一领导下开展了“重点省区珍贵动物资源调查”。

1978年,黑龙江省政府决定成立自然资源研究所,(后改为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研究所成立后即承担了“三江平原自然资源复查”国家项目,其中丹顶鹤资源复查为主要内容之一。此项目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得中央6部委表彰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9年,我们对扎龙地区丹顶鹤栖息较多的区域进一步进行了查勘测量,并与各相关业务部门、农业、水利、水产、芦苇公司等进行了反复的协商,最后确定了总面积约21万公顷。上报省政府。经省政府批准,我国成立了第一个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1980年,郑作新教授带队赴日本北海道参加国际鹤类学术讨论会。回国后,参考国际经验我国首次运用航空技术调查大型水禽,先后三次航调,1981扎龙地区,1984三江平原,1985达賁湖和辉河流域。研究报告发表在1987年国家的《动物学报》上。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查明我国丹顶鹤在繁殖区种群数量分布的基本情况。研究成果曾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和省科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

1982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开展了轰轰烈烈地爱鸟周活动,让广大群众干部知鸟、爱鸟,“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态安全”。《爱鸟知识手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郑光美教授主编,全国发行。我们精心制作的一套爱鸟幻灯片,免费赠送给有丹顶鹤分布的12个省市区林业局。此后,在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成立了“中国鹤类保护联合委员会”,全国有鹤省市区林业局长为轮值主席,每年轮流召开会议,交流经验,推动保护区建设事业,很快,上自主管局长下至一般干部,都知道“世界有鹤15种,中国有9种,丹顶鹤最常见。”

1984年,在哈尔滨我们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鹤类学术讨论会,会议进行了热烈讨论,交流了经验,促进了合作,把我国鹤类研究进一步推向广深发展。同年,马逸清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1987年,规模宏大的国鹤类学术讨论会在国际鹤类基金会大力支持下在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召开,会议开得紧张热烈,成果丰硕。自此,扎龙是世界著名鹤类保护基地,齐齐哈尔是国际旅游名城——鹤城。我国第二届国际鹤类学术讨论会是2002年在北京卧佛寺召开的,也很成功。会上两部丹顶鹤研究专著同时出版。

1992年1月3日,国务院批准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国函【1992】1号文件)。2000年9月,《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出版,这大大促进了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的发展。获“国务院有特殊贡献津贴”奖章。

1993年秋,日本野鸟之会樋口广芳博士主持,日俄中三国学者合作,对丹顶鹤秋季迁徙进行了卫星跟踪研究,获得了自黑龙江沿岸至江苏盐城丹顶鹤迁徙路线、停息地点、时间等全过程的精确记录资料,为沿途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7年,中国鸟类学会组织出版《鹤类通论》小报,郑光美教授亲自撰写发刊词,中英双语、国内外赠送交流。出版经费由国际鹤类基金会资助。此外,国际鹤类基金会还提供小额资金资助青年学者野外鹤类研究工作,有力地促进我国鹤类研究的发展。

1997年,由日本野鸟之会市田则孝、陈承彦和中国国家林业局司长王伟主持,成立了《东北亚鹤类自然保护区网络》,每年召开会议,交流经验,互通信息,以提高鹤类保护的科学水平。

2004年,应日本同行的盛情邀请,黑龙江省科学院鹤类代表团在郭春景副院长率领下赴日本北海道进行学术交流,会议热烈交流了对丹顶鹤研究和保护的进展,并仔细地分析了一些问题,会后实地考察了日本鹤文化的发展情况。回国后,经齐齐哈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国鹤文化研究会》,以推动我国鹤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2014年,在纪念我国鹤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鹤文化研究论坛上,马逸清报告了“四十年来我国丹顶鹤研究和保护主要成就”。日本鹤类专家正富宏之教授及中国科学院学者、鸟类专家皆亲赴扎龙现场考察并祝贺。

今天,我国丹顶鹤研究和保护已登上世界先进行列,其基本经验有四:

1、生态生物学基础研究全面深入;

2、自然保护区建设全覆盖;

3、国内外相关单位通力合作;

4、国家主管部门全力支持。

注:文中获奖单位皆为: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所。

作者:马逸清、金龙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