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ECTS解放思想大讨论
RESOURCE SHARING
资源共享
合理利用 共享资源
了解更多

抓改革重质量积极谋划发展之路 2019-01-17 16:02 查看:443


参加“解放思想 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大讨论之心得体会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张介驰

在院党组的指导下,积极参加“解放思想,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我省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第十二届二次和四次全会”精神、“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和“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精神。与所领导班子紧密配合,带头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认真分析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胆设想、开阔思路,积极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一、利用好改革机遇是谋划发展的重要基础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1959年建所,在近60年发展中为黑龙江省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一直秉承着“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生物分所”服务于东北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公益科技服务目标,从未动摇。以黑木耳种质资源研究为例,我所在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创新方面的科研成果助力我省黑木耳产业实现了“由段木栽培到代料栽培、栽培成功率由80%提高到95%、单袋产量由40克提高到60克、产品质量由大朵簇生到小片单生”等四个重大技术飞跃,助推我省黑木耳年产量由2000年的12万吨发展到2017年的330万吨,产值近200亿元,全国占比超过50%,成为食用菌产业大省。同时,我所的微生物肥料、饲料、农药制剂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在涵养农林、绿色种养殖、农林牧废弃物生物转化、食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所的“国家绿脓假单胞菌专业实验室”、“欧盟大豆根瘤菌保藏亚洲分中心”、“省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省发酵技术研究工程中心”、“省食用菌中试基地”等科技平台和省微生物学、微生物药物学两个重点学科领军团队为黑龙江省微生物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前进路上同样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我所在“转制过渡期”阶段步履艰难。一是公益科研服务属性与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的矛盾难以破解,微生物种质资源研究公益属性,不能也不宜从市场配置资源,导致生存压力日益加大。二是科研规划长期坚持与生存压力日益突出的矛盾无法解决。生存压力造成科研开发工作窘境,在科研方向选择方向上饥不择食、科研发展长期规划则急功近利,得不到很好坚持。生存压力导致人才流失,激励奖励政策在生存压力面前只是“空中楼阁”,现有科技人员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励,最终导致科研领域严重萎缩和深入研究缺失,公益科技服务能力严重弱化。

通过大讨论我感觉到,破解这两个矛盾只能靠改革。只有改革重新定位公益科研机构才能保证稳定支持、才能保证公益科研任务持续坚持、才能保证人才队伍稳定、才能保证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只有改革才能使我所焕发新的活力,担当起历史责任,继续锚定微生物种质资源研究战略目标,紧密依托我省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发挥起步早、积累多、层次深和领域广的优势,系统研究特色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展功能发掘基础理论研究和公益性科技服务,提供科技创新基础材料,更好地支持“农业三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林下经济”等重大战略实施,助力绿色食品、生态环保等特色产业发展。

二、突出质量要求是谋划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积极参与改革、积极变革的基础上,设立“突出质量”的发展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和领军学科团队建设为核心,着力促进整体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行业发展支撑能力提升。一是要强化食药用真菌的省内龙头引领地位,在特有品种的良种选育、高效栽培和精深加工领域占位全国前列。二是要巩固农用微生物基础研究和制剂研发的省内核心地位,在特色微生物专用菌株选育、功效机理和应用技术方面整体占据国内前列。三是要提升微生物源食品、药品和环保制剂研发水平,微生物生产、加工和处理技术在我省工农业中应用占比居省内前列,助力全省经济建设。四是要完善“黑龙江省微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中心”设施建设、机制创新和库容能力提升建设,为全省微生物教学、科研和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建成国内寒地微生物种质保藏核心平台。

在培养人才方面要通过创新核算机制和人才评价方式,为科技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和明确努力方向目标,使人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用好留住现有人才、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硕士、博士新生力量,探索利用好生物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平台优势,与全所发展有效结合。在新的改革形势下,科技人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珍惜和信任,纷纷表示要要挖掘潜能,踏踏实实地为家乡、为子孙后代多做实事、多做奉献。

在团队建设方面要创新方式。针对当前人才队伍现状和单位发展实际,采用灵活务实的方式。一是根据产业需求主动顶层设计,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食用菌方向强化草腐菌育种和规模化栽培、微生物药肥方向强化秸秆肥料化和饲料化、食品方向强化微生物食品功能挖掘、微生物种质保藏方向强化平台建设机制完善。二是鼓励部分新特领域或者有苗头的科技人员领办新团队,如基础较好的生物堆肥降解菌研究(已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支持)、大豆根瘤菌研究(已获得国际团队支持)、药用菌研究(食用菌产业发展需求)等,积极扶持,鼓励异军突起。三是立足长远,在机构改革完成后尽快弥补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短缺,进一步发展壮大学科团队。四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发挥既有研发基础亲民、接地气的优势,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对接,强化在食用菌、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源食品领域技术成果的深度打造和系统化集成,形成破解关键技术瓶颈和集成微生物应用技术的综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

2018/12/26